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银行理财产品再现提前“退场”是防范投资风险的现实需要

时间:03-25 来源: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195

银行理财产品再现提前“退场”是防范投资风险的现实需要

据媒体披露,银行理财产品再现提前“退场”现象。据不完全统计,华夏理财、交银理财、盛京银行、宁银理财等多家银行及理财公司近期宣布提前终止部分理财产品。银行此举多少让广大网民以及投资者感到惊讶,因为去年尤其是去年的11月至12月份,银行自理财新规实施之后先后涌现两次大规模理财产品“破净”潮,诱发了大面积的投资者被动“赎回”,给银行流动性造成了一定压力。而此次则与去年理财产品由投资者被动“赎回”不同,是银行主动提前“退场”。这种由投资者被动赎回到银行主动“退场”,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拿去年底的理财产品“破净”来说,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进入年底,银行资金面收紧,利率抬升导致银行负债成本上升,对整个银行间债券市场形成利空效应;二是利好房地产政策连续出台,也对债券市场形成利空效应;三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带来经济复苏,也带来资金利率上升,对债市造成冲击。由此,上述三方面因素带动投资者主动调仓,引发了“踩踏式调整”、拖累产品净值,产品净值的下跌进而引发了普通投资者及金融机构的赎回行为,呈现出产品净值下跌—赎回—抛售—产品净值下跌的负反馈,直接引爆了去年底的“理财之灾”。而此次银行主动提前“退场”的原因也是相当明显的:其一,投资者在遭遇去年两次理财产品破净潮之后,对理财产品投资也是心存畏惧,对理财产品投资信心不足,担忧理财产品收益还会进一步下滑,主动赎回不少理财产品,使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大幅缩水,导致整个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萎靡不振。一些理财产品的收益依然低迷,且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这也是当前理财产品投资的基本特征,为了适应这种理财产品呈现的新市场特征,避免投资者遭受更大损失,银行只能主动将部分理财产品提前“退场”,其用心在于帮助投资者织好理财产品投资安全“防护网”,防止出现理财产品收益进一步下滑造成更大的损失,避免后续更大伤害,有利于保护投资者权益。其二,在当前变幻莫测的投资市场中,不少的投资机会稍纵即逝,如果一些投资者深陷投资收益并不高的银行理财产品上,即便面临好的投资机会、收益更高的投资产品,可能会丧失时机。由此,为给投资者提供更为宽广、更为灵活、更多的投资机会,就主动将一些投资理财产品提前“退场”,这样既可为投资者选择更为稳健的替代产品提供机会,也可使投资者根据自身的情况重新决定投资规模、投资产品和投资方式,使投资适当性原则得到进一步体现,也使投资者更能有效防范已经存在或潜在的各类投资风险。其三,可及时抑制一些银行理财产品可能存在的问题,推进理财产品的不断完善,加快理财产品的创新,为投资者提供更具市场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投资理财产品,使理财产品市场更加成熟,更具防范投资风险的能力。事实上,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有逾万个品种,一些银行理财公司当时推出理财产品时急于占领市场,提高市场份额,对于理财产品投资组合以及理财产品本身的设计等方面存在问题或瑕疵:比如净值波动大、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客户投诉较多、银行分支行抵触较多等,使理财产品发行之后难以给投资者带来稳定的回报,这些产品本身需要退出理财产品市场,以新的理财产品来取代。因而,银行理财产品也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需要不断“废旧立新”;尤其,随着金融经济形势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复苏,各种新融资需求以及投资理财方式不断涌现,也需要银行理财产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银行理财产品活力、吸引力和竞争力,重新树立理财产品在投资者心中的形象,重振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的信心,这样不仅对焕发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活力起到重要作用,也会给广大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带来更多的“真金白银”。而且,还要看到,银行对部分理财产品进行提前“退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方面,“去伪存真”,优化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生态。当市场表现不及预期时,为保护投资者权益,银行理财公司对一些“劣质”理财产品进行自我淘汰,提前终止,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它不仅可以减轻银行理财公司的业绩压力和管理规模压力,优化产品布局,更可为广大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营造更为稳健的投资环境。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及时止损功能,保护投资者利益。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有利于投资者及时止损,有利于机构集中精力打造拳头和绩优产品,同时协助投资者重新进行资金规划,以进一步贴合客户需求,使投资者能够买到更适合自己需要的理财产品,最终稳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秩序。可见,银行理财公司将部分业绩欠佳的银行理财产品提前“退场”,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举动,是十分正常的金融行为,广大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应予理解和支持。同时,银行要加强宣传引导,与投资者进行友好互动,让投资者理解银行理财公司提前终止理财产品的用意,消除投资者对银行理财公司的不信任情绪,推动互利共赢局面形成。此外,投资者应增强理财产品投资心理承受能力,采取正确的投资策略。尤其是要适应打破刚兑这个客观现实,正确决定投资产品种类,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较大时,要加强投资专业知识学习,打好投资防风险的“组合拳”。作者/莫开伟 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编辑/岳彩周校对/卢茜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最新资讯